咨询电话:0531-58568636
联系我们/ CONTACT US
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13287719656
米乐官方入口

固话:0531-58568636

qq号:3469962326

地址:地址:济南市历下区华阳路26号留学人员创业园。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米乐官方入口:浙江男子拿着77克的黄金去卖却被告知只有62克男子拿出自备电子秤复称却被商家直接摔了网友直呼:结果大快人心!

来源:米乐官方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01 10:41:39

米乐最新网站下载:

  2023年11月27日,一名视频博主来到浙江杭州一家装修简约的黄金回收店。

  柜台后的老板见有客人来,立刻笑脸相迎、热情招呼。博主没有绕弯子,直接掏出一条黄金项链说明来意,并询问当日金价。

  老板一边笑着应答 “今天460元一克”,一边伸手接过项链,随后取出一台电子秤将项链轻轻放上 —— 屏幕数字迅速跳动,最终显示62.15克。

  博主心里顿时一沉:明明自己在家称的是77克,怎么到这儿一下子 “缩水” 近15克?

  尽管内心惊讶,他仍镇定自若,随即从包里拿出自备的电子秤重新称重,屏幕清晰显示:77.72克。

  博主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怔了片刻,但很快回过神来,质问老板:“你摔我的秤干什么?”

  老板非但不回应,反而怒气冲冲地吼道:“又怎么样?” 紧接着还对博主说了一连串不堪入耳的辱骂。

  两人因此发生激烈争执,博主当即拿出手机报警。一听要报警,老板神色明显慌张,先前的气焰消退大半,却一边辩称博主 “你就是诈骗的”,一边试图为自己开脱。

  面对民警的询问,老板依旧百般推诿,咬定店里的秤没问题,还当着民警的面用店里的秤重新称了博主的项链 —— 出乎意料的是,这一次屏幕上显示的数值竟是77.64克。

  博主见状,直接拿出自己事先拍摄的证据视频交给民警。从回放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此前的称重过程:老板最初称出的重量为62.15克,而博主用自备电子秤称出的黄金项链实际重量为77.72克。

  为彻查真相,民警决定将回收店的那台电子秤带回,送往专业机构鉴定,仔细检查其是否被人为改装。

  鉴定结果很快出炉:这台电子天平果然藏有猫腻 —— 其内部被非法加装了遥控解码电路板,是一台名副其实的 “鬼秤”。

  对此,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没收了回收店用于欺诈的那台电子秤,并对回收店处以22000元的行政处罚。

  与此同时,鉴于回收店老板摔毁博主财物、公然辱骂等行为,警方依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6天的处罚。

  2024年1月28日,博主将整个事件过程制作成视频公开发布。在视频中,他郑重表示,将通过民事诉讼向回收店老板追讨金饰被摔产生的经济损失。

  视频一经发布,迅速冲上热搜。次日,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,详细说明了事件查处结果。真相大白,罚当其责,无数网友为之拍手称快。

  一名博主带着约31.7克的金项链进店询价,可店内电子秤显示的重量仅为15.87克。按照店家给出的546元/克回收价,博主若按此重量交易,只能拿到8660元 —— 这一金额远低于金项链的实际价值。

  情况紧急,博主果断报警。民警赶到现场时,店内一名女子却反咬一口,声称博主是 “故意来陷害人”。随后,店主返回现场,双方被依法带至派出所接受调查。

  2024年6月1日,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事件处理进展:事发当晚,双方已就赔偿事宜达成调解,监管部门同时对该店立案查处。

  经查,该店使用私自加装芯片的计量器具,故意破坏计量准确度,监管部门拟对该店合并处以顶格罚款22000元。

  2024年3月,有记者在山西开展调查,在当地某水果市场,原本实际重量为3.7斤的水果,经 “鬼秤” 称量后,显示重量竟达到4.2斤,这导致消费者不得不为虚增的重量多支付费用。该乱象在海鲜市场同样存在。

  在某海鲜副食品市场,记者挑选的鱼初次称重时显示为1.7斤,店主报价24元;当记者表示 “暂不杀鱼” 后,店主竟把鱼重新秤了一遍,此时重量降至1.5斤,价格也随之改为21.5元。

  近年来,“鬼秤” 现象频繁出现,不仅严重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,也使消费的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极大损害。

  那么,这些能导致缺斤少两的 “鬼秤” 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?经调查得知,“鬼秤” 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。

  一方面,一些小作坊会对正规电子秤进行改装。这些小作坊通过在电子秤内部安装作弊芯片,让电子秤可在 “标准” 和 “鬼秤” 两种模式之间快速切换,只要输入特定密码,就能随意调整物品的称重数值。

  对于这样的一种情况,正规电子秤生产厂商明确回应:他们并不生产 “鬼秤”,市面上的 “鬼秤” 均由私人作坊改造而成。

  另一方面,“鬼秤” 来自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。以 “密码秤”“电子秤 密码” 为关键词检索,显而易见多家店铺仍在销售可作弊电子秤,对方甚至承诺:客户报一个想要的 “数”,他们就提供一段 “教学视频”,包教包会。

  在消费市场中,商家坚守诚信是基本准则。但总有一些商家为牟取暴利,突破道德与法律底线,用 “鬼秤” 等手段欺骗消费者。

  这种行为不仅让我们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,更会严重损害行业的信誉,最终这些不良商家还会被法律严惩,为自己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承担后果。

  这些案例也提醒每一位消费者:参与消费活动,尤其是交易黄金等贵重物品时,务必保持高度警觉,重视自身权益保护。

  日常购物时,多花一分钟核对商品的重量、质量与价格,确认无误后再付款,确保消费透明。

  若不幸遭遇欺诈,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,让不良商家的欺诈行为受到应有的惩处。

  唯有商家坚守诚信底线、消费者主动维护权益,才能构建起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,让每一次消费都安心可靠。

  参考资料来源:《央广网:罚!杭州通报一黄金店使用鬼秤,还辱骂打假博主!》《新华网:流入市场的“鬼秤”哪儿来的?》《鲁中晨报:官方再通报金店“鬼秤”事件》《孝感新闻:“鬼秤”,藏了什么鬼?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相关推荐